关 于 青 年 研 究
陆士桢
(全国青年院校学报研究会顾问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常务副院长 )
大家都是学报人,对如何报刊大家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今天我主要谈谈青年研究方面的问题。
目前,青年研究的现状有3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整体性青年研究滞后
这种滞后不仅反映在青年问题的研究上,还反映在整个社会青年问题的关注上,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年问题,但从全社会看,对青少年的研究严重滞后,特别是青年学科在整体构建、研究以及成果普及等方面滞后,很多对于青年的研究集中在问题研究、问题对策的研究上,缺乏整体学术建设的搭建,这不仅影响青年学科的建设,也对青年政策、青年问题、青年工作等多方面的研究带来了一定影响。
二、青年研究属非学术主流
在我国的主流学术的研究中,青年研究实际没有占到一席之地。虽然各地青年刊物都在努力做,但从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布局上看,青年研究基本处于边缘状况。虽然有几个省有青年研究所,但大多数带有行政部门研究室的性质,主要功能定位是为政府决策服务,较少属于社会科学研究主流体系,研究过程的学术规范性也相对较差。因此,从总体上说,青年研究尚未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主流中占有应有的位置。
三、青年研究零散,不成体系
目前,在青年研究上,对于青年问题的研究较多,但常常是重复研究,缺乏整体统一规划。几年前搞过的课题现在还有人在重复搞,一些课题是多次拿出来讨论再讨论,但没有新发现,低水平的重复研究缺乏实际意义。
解决以上问题,作为青年学科的教学、研究单位的青年院校,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对此有两点建议:
首先要树立共识,青年研究是共青团所属院校社会功能的组成部分,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研究是团属院校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优势和突破口。一定意义上,青年学院属于行业办学,行业办学必须要有优势,有其他院校没有的特色和优势,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可能。青年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的重要作用。青年院校独有的,其他院校不可替代的特色,就是青年和青年工作,通过发展以青年为对象的学术研究,通过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是共青团所属青年院校实现社会功能的根本途径,也是其积极社会定位的具体表现。
其次,青年研究要科学规划,形成合力,这是团属社科研究取得一定学术地位的根本途径。现代科学研究讲究团队精神,这不仅是集中多方力量,发挥团队优势的需要,也是现代科学,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学科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围绕青年和青年研究,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理应要起伏起责任,团结聚合各省团属青年研究的力量,形成合力,有计划地发表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成果,扩大社会影响力。这几年,有些省青年研究出了一些成果,但问题研究和零散研究比较多,在整体青年研究和学科的支柱性研究上、基础性研究方面尚显不足。
对于青年基础研究和整体性框架研究,我提四个方面的看法:
一、关于学科构建与归属问题
目前,对于青年学的基本学科体系可以归纳为三种。
第一是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国内部分人也很早在就开始的“青年社会学”,这种研究以社会学作为基本视角,把青年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性团体,以社会学基本理论框架解读青年,着重研究青年地位、作用、青年发展、社会化、青年与社会的互动、青年政策、问题等;青年社会学以社会学为主体架构,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当前,青年社会学已成为国际社会学协会的一个分支,不断提升学科的理论建构及实际问题的研究水平。
第二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体系下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该学科以青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研究探索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规律、方法、历史、发展趋势,以及改革创新等;其主干学科是政治学、教育学;主要学科专业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史等。
第三类是关于青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在国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比较完善的学科,是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视角来解读青年,解决社会和青年的关系,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以青年为对象的社会工作研究,强调青年观与青年工作价值、青年工作理论、青年福利与社会政策、青年工作技巧等;其学科基础为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当前,发展青年社会工作,已成为社会变迁下全世界青年研究的重要走向。
二、关于青年学科架构的问题
一个学科的确立,大致都有一个基本框架,即研究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本概念,回答“是什么”的问题,阐述研究对象的本质、发展、规律性;二是理论解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从不同学科基本理论解释研究对象,包括基本关系,如社会、家庭、团体等;三是实践对策,回答“怎么办”的问题,研究政策与工作。
以青年为研究对象,青年学架构应包含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概念,涉及到什么是青年,青年的本质,青年的发展,以及他们规律性的描述等,这里涉及到青年观。第二是以青年为对象的理论解读,即以青年为对象,综合其他学科,构建青年学独有的综合性、基础性理论体系。第三是青年学的基本关系问题,青年发展从边缘到主流都涉及到社会,比如青年和社会,青年和家庭,青年和团体等等,对这样一些基本关系和关系演变过程规律的描述,是青年学基础性研究的重要内容。第四是青年政策和青年工作问题,这是个工作实务的问题,也需要研究其特有的规律性。
三、关于青年学科研究重点问题
第一,青年观。青年观是青年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青年工作的基本价值基础。从古至今各种理论学说,都含有青年观的内容,需要认真予以梳理,如中国古代思想中的青年观,现代中国人的青年观、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观、三代领导人的青年观、古今中外青年观的演变等。这些是学科的基础,是奠基性东西,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去做研究。在青年观的研究内容中,有几个需要特别重视的课题。一是青年的社会化。青年的社会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如社会认同、角色认同等,是每一个时代青年都必经的成长过程。研究青年必须把青年当成主体,时代变迁,不同时代下青年有不同的特征,青年社会化规律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二是青年文化。作为最具影响力和表达力的社会次亚化、亚文化,青年文化对社会生活影响巨大,而且社会对青年文化的认知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很长时间内,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民众、社会都把对青年文化的认知,放在表层的青年文化现象上,如追星、奇装异服等。其实,任何时代的青年文化,特别是近代社会青年文化潮流,都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诉求和政治参与诉求。中国的青年文化发展到今天,有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就是网络上以青年为主体的市民社会正在逐渐孕育形成,以青年文化为内涵的价值观已经登堂入室,影响着整个社会,以青年文化为内涵的政治性参与,已经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在青年文化的整个表达中。青年研究应对此予以高度注意,因为它将深刻影响我们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影响民主社会的进程。还有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值得重视,如青年文化和青年运动问题、青年团体研究、青年福利问题等等。
第二,青年政策。青年政策是青年研究很重要的一个领域,青年和社会的关系十分密切,青年政策实际上是社会政策的一部分。这里有四个要研究的问题,一是政策取向,即青年政策的价值取向。政党政治视野下的政策取向,教育和政治诉求非常突出;社会福利视野下的青年政策取向,强调福青少年得利需求,强调其基本权利满足。政治功能性的取向和人本取向,一直是青少年政策中两种相互联系又各有偏向的价值追求,怎样能够在这两者的辩证统一之下,构建起中国青年政策体系,是一个宏大的研究课题。二是关于政策框架体系的构建,即政策的完整性和权威性建设。青年福利政策,是政党、国家社会政策的一部分,是为保证青年健康发展的一切立法及行为的总的原则和规范;理论上讲,它包含三个要素:青年福利政策的主体是国家,它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具有法定的权威性;青年福利政策的目的是保证青年的健康成长、发展和价值实现。青年福利政策是国家用法则、法规、办法、条例等方式对社会的青年行为的约束,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结合中国文化传统,结合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社会主义中国的现实特色,结合国际的潮流,去搭建一个什么样的中国青年政策的整体框架,这很重要。三是青年政策执行体系。青年政策的执行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怎么样去构建一个层次清新、分工明确、结构完整的政策执行体系?我们现在的体系是如何运行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青年政策执行体系怎么构建?这涉及到各个层级的责任及其运行规则,监督体系等等。四是社会青年政策意识认知体系的建立。即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年自身对青年政策的指导思想、伦理价值、内容体系的清醒认知,对青年背后价值体系的接纳。
第三,青年问题。在现代社会,青年问题是重大的社会问题,种类繁多,影响面大。可以从两个视角去认识和归纳青年问题。一个是以青年为本的问题框架,有五个问题有其值得注意。青年就业和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设计;青年生活方式选择,涉及到精神寄托、信仰构建、生活方式选择等;人际关系矛盾冲突,包括青年跟父母长辈的冲突,跟同辈的冲突以及怎样跟人相处,怎样建立健康的社会关系网络等;社会适应冲突,这是会直接导致违纪,心理问题,犯罪等严重青年问题的重要方面;弱势青年群体问题,所谓弱势,是一种非人为的,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状态。对于青年来说,前面问题是发展性的问题,后面实际上是矫治性的问题。如果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青年问题,有三个最主要的问题:一是犯罪,这将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二是群体性问题,如社区闲散的青少年、城市的二代移民,流浪儿、童工,自杀等,这可能引起社会人群的不安,甚至社会动乱,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三是意识形态中非主流文化的问题,这些非主流文化的出现和流行势必会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以及意识形态的统一和稳定。如闪婚族、月光族、啃老族等。
第四,青年工作。青年工作要研究的内容很多,也很碎。归结起来有四个大的问题。一是青年工作的范畴。什么属于青年工作,它主要的范畴是什么?别的工作能代替的就不叫青年工作。二是青年工作的伦理价值。青年是一个宏大的群体,而且处于社会变迁的潮流之中,青年工作没有先进的伦理价值体系来支撑是不行的。过去我们把青年当作一种政治教育的对象,青年工作主要使用政治动员的手段,现在转变成社会化动员的方法;过去对于青年的教育主要是政治运动式的方式,现在更多地使用项目化运作的方式。这不仅是方法的转变,更蕴含着青年工作理论的发展和重建。三是青年工作的理论。这个理论有两部分要认真构建:一是基础理论和工具理论,青年工作的核心基础理论是什么,中国特色的青年工作、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青年工作的基本理论基础是什么?我们所使用的工具理论是什么,青年工作的基本的工具理论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二是技术。今天的青年工作必须要有专业技术来支撑。
四、关于研究方法问题
青年研究要重视基础性研究,同时必须重视研究的规范性。不能想当然,也不能为研究而研究,更不能把青年研究视为容易出书面成果的敲门砖。要逐步提升青年研究的理论层次,逐步做到,青年研究能够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界平等对话,这就必须使我们的研究遵循学术研究规范,有科学坚实的理论支撑及严谨的推理,有严肃的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有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细致检索和科学梳理,理论综述不是堆积材料,而是积极的有价值的评价,是新的问题的提出;同时我们的研究还要可以给相关的领导部门提供一些青年工作政策建议,为青少年成长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我相信,经过我们一阶段的不懈努力,经过我们搭建平台,整合力量,形成合力,一定能够在青年研究的理论构建和实务指导上取得真正的实际成效。
2007年7月20日
(根据录音整理 本人同意)